配重尾塞,不一定需要,很多人中毒太深了,買新的竿子,不先玩一陣子看看、熟悉買的竿子、知道人家日廠出廠的設計,就一直在找配重。 感覺起來不加配重就釣不到魚,新竿沒下水幾次就在找配重,有一票人很瘋配重,什麼竿都在配,閃技、彩虹竿都在配! 每個人的想法、觀點不同,也不好論誰正確、誰不正確,我就我個人的看法提出來哈啦一下。
配重尾塞的概念就是力矩的概念,說白點就是天平、翹翹板概念,我畫了個簡圖,先看下圖再說明:
配重尾塞,不一定需要,很多人中毒太深了,買新的竿子,不先玩一陣子看看、熟悉買的竿子、知道人家日廠出廠的設計,就一直在找配重。 感覺起來不加配重就釣不到魚,新竿沒下水幾次就在找配重,有一票人很瘋配重,什麼竿都在配,閃技、彩虹竿都在配! 每個人的想法、觀點不同,也不好論誰正確、誰不正確,我就我個人的看法提出來哈啦一下。
配重尾塞的概念就是力矩的概念,說白點就是天平、翹翹板概念,我畫了個簡圖,先看下圖再說明:
釣魚,想玩,既然說出個釣法名稱,就要去窺探為什麼人家會這麼玩,然後才去想看看誰說一定要那樣的東西來玩,想想有沒有可以取代,想想有沒有新的操作方式。 要窺探的有很多,像是釣竿調子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重心為什麼要這樣配,捲線器為什麼要用那種,操竿方式為什麼要那樣操作,餌為什麼要這樣鉤,鉛為甚麼要夾這裡.........好多好多~~ 條列起來很多,但是不難,就怕斷章取義以及排斥。
釣到魚跟玩,我覺得是兩碼子的事情,釣到魚很簡單,只要餌有下水就有機會,要玩出心得以及能教朋友怎麼玩,這就需要用心去窺探一些人家玩的東西以及自己去分析。
很多人家寫出來的東西都是個經驗談,又因為地區性不同、了解深入度不同,正確性、適用性就有所差異,相信很多釣法幾乎都從日本看來的名稱,所以我個人會先看日本人寫的內容,釣法正確性比較高些,而且,日本人好像喜歡把簡單的東西去給它複雜化,然後從中得到樂趣,這個感受,我在釣日本鯽魚的時候有很深刻的體會,真的要先知道自己在玩什麼,樂趣在哪邊。
回歸正傳,資訊,現在走得很快,在這樣快速當中,我們是不是忘記了下列事項呢??
一、是否忽略了思考而全部接收??
ヘチ釣法操作
ヘチ釣法(黑吉釣法)是相當是注重操作及位置變換的釣法,換而言之,ヘチ釣法是不會出現在定點下餌等魚的情況,長時間操作多次數的放餌、提竿以及主要標點在堤邊是這種釣法的特色。 在防波堤除了沉底釣、磯釣外,就是前打、落入、ヘチ釣比較多人玩,這三種釣法都有其主要的標點以及操作,概略來說,「落入釣針對表層(潮差帶)」、「前打針對底層」、「ヘチ釣針對全泳層」,操竿方法雖不盡相同,但是透過操作手法及釣法特性的認知,也是可以達到相同程度的效果。 先看主要標點示意圖,下面再針對前打、落入、ヘチ釣的信號感知做分敘。
標點選擇
ヘチ釣法(黑吉釣法)是屬於防波堤、港區對應的釣法,其主要對應的場所即是防波堤,狹義來說是僅對應於防波堤當中較矮小的構築及港區,實際上,以操作來看ヘチ釣法幾乎可以對應所有的防波堤、港區,有時候也可以對應某些磯場。 為何會說ヘチ釣法「幾乎」可以對應所有的防波堤呢? 原因無它,ヘチ釣法是很注重機動性,無法對應變換作釣位置困難、離水面的水平距離較遠的巨大、堆疊雜亂的消波塊構築的堤防,這種堤拿著短竿怎麼操作也是在正前方的洞,有時還碰不到水,不像前打竿較長可以搜索的消波塊範圍多、廣,ヘチ釣法如果要釣消波塊構築的堤僅能找尋堆疊整齊、四方塊狀的消波塊或是小型肉粽,所以是「幾乎」可以對應所有的防波堤。
下面幾個圖裡面的釣場是相當不錯的ヘチ釣場,並不侷限於矮、短堤防,大型堤防也是可以對應。
ヘチ釣法(黑吉釣法)的釣組相當簡單,釣組的構成就跟前打一樣,只是差別在於釣竿的部份,這二者都是釣竿穿母線再接子線及鉤子,並在子線上加上適當的咬鉛。 為什麼我說差別在於釣竿呢?? 等下會在釣竿的部分去說明!! 前言提到還有一種落入釣法,落入釣法釣組的要件是目印,現在前打竿、落入竿幾乎都只用長度在分,4.5米 內的幾乎定位在落入竿,超過的定位前打竿,以至於將前打釣組接上一條目印就是落入釣法的釣組了!! 同樣的,針對一些特殊的場所,用黑吉竿接一條超短目印也可以變換成落入釣法。 簡而言之,ヘチ釣組跟前打釣組是相同的構成,差別在於竿子,ヘチ釣組跟落入釣組的差別在於竿子以及目印。 下面會再將ヘチ釣組的用具詳細描述。
<落入及ヘチ釣組圖>
防波堤或是港區的釣魚方式很多,浮標釣、沉底釣、路亞釣、前打釣(落入、前打、ヘチ)……比比皆是,ヘチ釣法、前打和落入是以堤防作為攻略點所發展出來的釣法,因其所對應的主要目標區不同、操作方法有些差別,但是靠著操作者手法也能達到部份相同效果。這系列文章我們就針對ヘチ釣(黑吉釣)的部份來做闡述,或許有興趣的朋友會有不同的想法。
ヘチ釣法(黑吉釣法)在國內接觸的人比較少,許多人誤認為拿短短的竿子把餌放到底等於來吃就叫做ヘチ釣法,常看到有些釣友就把它當成是前打的短竿釣法,這部份就有些可議之處了!! ヘチ釣法是大約昭和初期,在日本關東橫濱一帶發展出來的釣法,據說是漁民在無法出海的日子,釣些漁獲貼補家用、加菜,由於關東的防波堤都比較低矮,不像關西一帶離水面很高,就發展出這種短竿在日語中「ヘチ」的釣法。
<關東堤防>
免責書的設置,是為了對顧客負責的一種表現與設置,在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多少都會有品檢人員無法檢視出的不良,以致在消費者使用上造成損壞,哪怕是萬分之ㄧ的機率都有可能造成商譽損失,為了對消費者負責及商譽就來了個免責書設置。
免責書是消費者不小心買到品管後的不良品的後盾,而不是為了亂搞、超限使用的保險!! 正常來說,免責書的生效日期是起購日算起一年內,日本當地是這樣,只是大家都偷吃步不押日期啦!! DAIWA竿子在台灣都不填寫日期跟店章,等到斷的之後再找釣具店補上,變成免責在竿子未停產幾乎成永久有效,這樣當然對消費者是大大的利多,所以新手進口竿我是會建議先買DAIWA的,理由也是免責書好用,不用擔心斷!!
GAMA的一出廠就由總公司KEY上期限(2010年變成出廠年份後2年),沒辦法偷吃步,坦白說,會用竿子的人要搞斷GAMA的竿子還真的不容易,2年的免責事實上綽綽有餘,也算是公司對自家產品品質有相當的堅持才敢這樣做,不然光是免責書就會失掉不少客源,GAMA用的人還不少哩!!
有人說~~~ 平打指的是鉤尖部位跟鉤柄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而不是釣鉤製程當中的鉤骨平打,你們覺得呢??
我用的釣鉤幾乎包裝上都有平打加工或是平打ち的文字,而且鉤骨也是方形的!! 下面有我常用鉤的圖,包裝上有字樣。
我們在釣前打的時候,最討厭的不就是母線捲曲,捲得跟什麼毛一樣!! 會造成出線不順、纏竿尾、信號模糊,那麼 ,造成母線捲曲的原因是什麼呢?? 有人說是母線的材料造成,也就是有人說尼龍母線比較會捲,PE線就很不會捲,是否真的是如此呢??
前打捲線器的出線跟收線都是直出直收,不像紡車式捲線器的收、出線方式,看來是不是應該不會像什麼毛一樣捲才對!! 但是,它就是捲!! 不管什麼線都捲!! 不管是新手或是老手都會經歷過,提供個看法跟方法來討論及供大家取捨參考。
首先,我想先取得一個想法上的共識,也就是Q跟捲的分別,我發現不少人把Q跟捲當作是一樣的,事實上並不然,這部份必須要先釐清才有辦法再說下去,才能討論出解決之道。
很多人家寫出來的東西都是個經驗談,又因為民族風情不同,正確性、適用性就有所差異,也當然會有著地區性的特性,我是比較喜歡看日本人寫的東西,正確性比較高些,而且,我曾經說過,日本人好像喜歡把簡單的東西去給它複雜化,然後從中得到樂趣,這個感受,我在釣日本鯽魚的時候有很深刻的體會。 回歸正傳,資訊,現在走得很快,在這樣快速當中,我們是不是忘記了下列事項呢??
一、是否忽略了思考而全部接收??
二、是否少了去實際試驗而100%相信??
ZOOM的功能(伸縮),在於前打竿來說有別於磯釣竿,前打竿、落入是在於廣幅的釣場對應性,也就是在克服地形、操竿便利性,也就有1米伸縮、60公分伸縮之類的! 在於磯釣竿為的是搏魚的便利性,如果仔細看其他的釣種,溪流釣的伸縮也是在釣場對應這部份,香魚友釣的伸縮是為了搏魚引拔的便利性。
知道這些後,就應該知道哪些時候是使用該功能最佳時機、方法了! 前打來說,中魚有沒有需要ZOOM,看個人跟釣竿設計,1米伸縮的竿子要ZOOM,收線都來不及了還ZOOM勒!! 50公分、60公分的ZOOM在搏魚的時候ZOOM還比較順手些,當然,ZOOM不好還是會造成損傷的!!
為什麼ZOOM不好會斷呢?? 我畫個草圖說明一下,先看圖...
黑鯛工房的前打輪我本身有好幾顆,上面是其中的三顆,言歸正傳,不管哪一家,原廠零件都相當的貴而且要等很久,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都推薦買國產的捲線器,我個人覺得,因為零件的關係而挑選較低階或是較不合用的裝備是有些不妥,而且釣一陣子之後還是會想要換一顆更好、更合用的,等於是重複花錢,有鑑於此,這篇文章針對沒有煞車的ヘチ輪的幾個常耗性零件來說。
LITMITED 88T分解圖..(其他款大同小異)
釣線我們都會買,也多半都是買著大家口耳相傳的線,不過,釣線的基本性質還是需要去了解,了解之後也比較好去挑選自己所需要的!! 看了許多的釣線廠的網站,其中以SUNLINE對材質有稍微詳細的比較,再來就是VARIVAS也有提到,下面貼上SUNLINE網址連結,可以參考看看對於材質的說明,其中,再將我們常接觸到的尼龍線、碳纖線、PE線的說明抓出來大家參考看看...
SUNLINE: http://www.sunline.co.jp/catalog/mark/comment.html
^^ 剛好我有一顆重利木輪,拍拍圖PO上來看看!! 現在重利輪子或是其他的木頭輪也都有培林入在裡面了,以ヘチ輪來說,主要還是要求在迴轉性,這是在於釣法操作上的必需性。 我買的第一顆木輪的軸心是銅的,輪捲的中心也不是培林,而是銅管,也就是銅管套在銅軸心上,那個迴轉力還真的很不好,不過哩!! 那個是14年前的事情了!! 後來我也把銅管拿掉,裝了二個培林,現在那個輪子送給朋友玩囉!! 那是橫置的!!
回歸來說重利輪,我買的這顆坦白說也是亂買的,就看紋路漂亮就買了,收到貨的時候一時間冷掉了!! 不是那麼的好看,當下覺得怎麼不買黑檀的!! 黑檀感覺起來至少高級許多、耐久性高許多!! 我這顆的木頭是ウェンジ,我還是不懂這種木頭好在哪裡,日文說明也看不是很懂~~
マメ科の広葉樹。タイ・ビルマ・アフリカに分布する重硬で強靭な木材。加工が困難であるが非常に優れた耐久性を持つ。色調は濃褐色で淡色の縞模様が入り美しい。
它的轉豆跟快拆的零件是くじらの骨,也就是鯨魚的骨頭,這個就比較少見了,價格也比黑檀貴許多,物以稀為貴吧!! 可是,使用上我還是覺得黑檀的或是其他木頭的比較好用,也比較滑順好轉。 整個輪子我比較擔心的地方是他的軸心像是鉚在不鏽鋼片上面,軸心是銅的,銅比較軟,搞不好哪天就被魚拉壞掉了!! 或是用久了就離離落落的!!!
SAKURA 別誂金剛夕なぎPowerVersion285 SAMURAI LIMITED這支竿子我笑想很久了,總算下訂買回來了!! 上星期五下訂,空運到貨,相當神速!! SAKURA的竿子都很原汁原味,不管是筏竿還是ヘチ竿都是,很值得玩味的竿子!!
野島調子,一九調,由此可見腰身一定是硬梆梆的,果不其然,這支竿子感覺起來是極硬竿,竿先的敏 感度雖不及筏竿的敏感度,但是比GAMA跟黑工大部分的竿子都算敏感!! 竿子的重心配重相當好,拿 起來有像是在拿軟絲竿的輕盈感,這種感覺,去魚X釣具拿看看奧林匹克、SHIMANO 的軟絲竿感受一 下就知道了,雖然說捲線器座離手柄末端很近,但是,大型肘擋提供了相當的支撐,操作時不會滑掉!!
整支不到九尺竿子卻有20顆珠子,手柄節的珠子用的是像軟絲竿的防纏珠,還故意反轉來綁,為的是防纏、順暢。 捲線器座用的是前進機構,可以卡得更死,這樣的價格可以用到鈦製的,但是卻是用不鏽鋼製品,可惜!!
沒煞車的ヘチ輪或是牛車輪轉不順,我想算是很正常可理解,也並不是說正常就無解喔!! 只要知道為什麼會不順,用用小東西就能解決,也可以搞定間隙問題。
不順的起因,不是因為沒有吃姑嫂完,無論是好幾千台幣的正牌黑工輪、五千上下的DAIWA BJ85、一千多的山寨輪也會轉不順,那是因為組裝好之後,有某些部份去頂到培林的外圈,這樣就不順啦!! 改善方法簡單又便宜,不用吃姑嫂丸,也不用喝四物飲,直接加墊片或是O型環(釣蝦說是快別)就搞定了!!
我花了一點時間畫圖,看圖就知道不順的原因了!! (黑色代表培林內圈跟外圈)
這個話題開始前,先看上面這個圖...
圖代表什麼呢?? 當管材受力彎曲的時候會產生上列三種方式的應力,這三種應力需要有東西去承接,也就是纖維,碳纖維也好、玻璃纖維也好、硼纖維也好,都必須承受應力,也就是縱向的拉力(0度)、抵抗管材變橢圓而產生的橫向力(90度)、斜向的抗剪力(45度扭矩),0度、90度這二個是基本會考慮的力量,也是早期釣竿纖維的編排方式,由縱向演變到縱橫交叉。
自改前打竿是大家都會想嚐試的想法,成與敗或多或少都是繞著相同的問題,吃角問題、配珠子問題,以下就是我自己的看法,提出來大家討論看看吧!!
大部分情況二種都有,也就是白色的地方過軟撐不起來,這部份可以改短玻璃纖維再用大的漸縮比改善,另外就是相接的地方,因為會有前一節跟後一節的管壁加總的厚度,在那個位置就看起來彎之後會比較平。 改得好不好,在這問題就能看出功夫,吃角會讓竿子在那個位置應力會集中,折損就會在這發生了!!
我的建議是~~~ 如果原來未改的竿子第一節是空心尾,就拿來改成龍鳳尾就比較可以搞定,但是玻璃纖維的漸縮度要自己磨、自己抓,磨好後先虛綁在竿節上試彎看看過節順不順,如果不順,再往前或往後綁,直到試出滿意的位置後在空心的竿節上做記號,動刀切下去囉!! 那個位置就是龍鳳尾的接點。 空心竿節口的內部稍微打磨一下錐度,不打磨也可以啦!!! 定出接點之後,再打磨玻璃纖維粗的位置,像是削鉛筆一樣,這樣才插得進去!! 慢慢修到要插入深度位置的外徑等於空心竿節插入處的內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