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竹,是設計出竹子分散應力的特性,有些人會說和竿調子是五五調或是什麼調,這些都不一定正確,和竿可以做先調子、本調子、胴調子,就看竿師怎麼去挑選竹材,日本鯽魚竿是靠竿師的經驗去從一大堆竹子中去挑材料拼裝,ヘチ竿有些是用整支去做,用烤、纏線改變調子,有些也是用拼裝.....

 

某文作者有說到變調竿,我跟該作者一樣覺得滿疑惑的,我贊同設計什麼調子就是什麼調子的論述,先調子的釣竿就會有先調子的特性,五五調就會有五五調的特性,釣竿使用的時候都有可以感覺到整支竿子硬的部位吧!!  揚竿及跟魚拉扯的感受很不同,先調子的竿子因為前端設計軟,在揚竿的時候,竿子的前端對應到整支竿子僅前端彎曲一點點之後就到硬的地方,非先調子的竿子卻要彎曲很多才到硬的地方,這會有什麼影響??    影響到鉤進魚嘴的力道以及把魚拉離開原來地方的能力,影響鉤進魚嘴力道之說在於竿子需要彎更多的情況下力量被吃掉的越多,抵消失後剩下作用在鉤子上的就變小,想一下,被木綿豆腐跟被豆乾K到的感覺就可以體會。    影響把魚拉離開原來地方的能力,從竿先相同的位置同樣都把竿子拉到水平就停止,不同調子的竿子竿先位置會有個距離差,這個距離差就會影響把魚拉離開原來地方的難易度,這二點也許可以證明肉粽場先調子會較優的情況...





變調竿的論調,我認為提出這說法的人看到的是釣竿操作時的分段曲線,有一堆人相信這樣的論調,沒有對錯之分啦!!  那麼,我想導入一些看法,設計曲線操作曲線極限曲線這三種看法....     先看下圖再說~~~  三個圈圈兩兩都有一部分的重疊...

 

設計曲線可以說是釣竿未中魚的時候的曲線,前打竿、ヘチ竿的設計大多是極先調子,不管硬度都是如此,這部份就會影響到操作性以及魚訊感知,也是跟磯釣竿的不同處,磯釣竿的設計曲線跟操作曲線幾乎是重疊...  

 

操作曲線,這部份還可分為荷重曲線以及搏魚曲線,荷重曲線,在鉛負荷的範圍內會維持設計曲線,這時候還未中魚,隨著鉛重的增加就會一直往操作曲線的圈圈移動,以前打竿來說,竿先的功用就越來越喪失,直到完全喪失變成像是在拉咪咪魚的感覺,就變成完全的搏魚曲線...     磯釣竿、池釣竿的設計曲線跟荷重曲線可以說是重合....    搏魚曲線的部份是動態的,從感覺到釣竿的硬度開始一直到釣竿彎到極限這段都是,這部份會隨力量大小而有所改變,先調子彎曲的速度會比較慢,硬度越大的竿子彎曲的速度也較慢,一直彎到極限曲線才停止...

 

 

極限曲線,釣竿受力之後彎到最後不再隨力量彎曲的曲線,這時候就是硬拚的情況,不是斷線就是斷竿.....    當然我們會希望這時候是彎到越接近手柄節越好,那個地方最粗....

 

 

綜觀以上,變調竿不就呼之欲出,從設計曲線---->操作曲線---->極限曲線,乍看之下,調子是不是一直在改變呢??  我時常說,調子影響操作、硬度影響調子的維持,以防波堤釣來說,一般先調子會比五五調好操作,不管是放餌、揚竿,不管是軟的先調子還是硬的先調子都是如此!!     硬度呢~~~    影響性在於維持調子的難易程度,軟的先調子遇到巴掌臭肚還不是一下子就吃到手柄節,硬的五五調遇到普通大的魚還不是只彎前面一點點,所以,越硬的竿子越容易保持調子曲線.....

 

 

再來,說說反發力,這個詞應該說的是反作用力,也可以說是維持原先狀態的程度,有人說是初期揚竿回彈的感覺,有人說是釣竿彎曲到極限後回彈的感覺,這二個說法都沒錯,我們可以再導入釣竿硬度調子以及作用時間三個角度來看...    先看釣竿硬度,竿子越硬抗彎曲能力就越好,這是一體兩面,需要大力量拉彎等於回彈的力量越大,這部份不管一九調或是五五調,只要硬度夠,回彈力量也是很可觀的..     再看調子,先說明一下,這個調子不是不是像DAIWA前打竿說的超硬,超硬指的是硬度,如此,T調、T超硬,同樣是T調,硬度不同,SHIMANO的HF、HHHF也是說是F調,硬度是HHH、HH,所以,調子差別就是先調子程度,三七調、五五調之類的,越是先調子感受到的反發力就越快、越大,很簡單,就是越快拉到釣竿硬的地方,抗彎的力量就越大、越早顯現...

 

 

最後再看作用時間,先看下圖再說明......


 

反發力跟彈性算是一樣的東西,我的看法在導入時間的因素就會有不同感覺,瞬間拉、長時間拉感覺不同,揚竿的瞬間發揮最多的是反發力,就是彎曲之後立刻回彈的感覺,影響感受的大小還有上面說的硬度調子等因素,這部份作用時間很短....   隨著時間的增加,對於力量的感受會越來越趨向材料的彈力,這樣的感覺就像我們在搏魚的時候的感覺,會感知一開始猛烈的反作用力,然後隨著釣竿漸漸彎曲,那樣的反作用力越來越不覺得猛烈,其過程是彎曲-->回復-->彎曲--->回復,而不是彎曲--->回彈的感受,也就是從猛烈變成平緩的感覺....最後,整理一下,反發力是硬度、調子以及作用時間三個因素間釣竿呈現的反作用力。

 


 

碳纖維布同拉力T數當然會影響反發力的表現,T數越高也就是抗拉力越強,換句話說就是跟較低T數比較起來越不容易被拉長,也是越容易吃到硬的地方,表現就比較硬挺、反發力強,有用過BAY STAGE的或是超剛就會有所感觸....   材料密度也會影響,DAIWA的SVF跟HVF、低彈性碳纖就有差,低彈性含膠量多Q感佳,但是揚竿瞬間回彈的反發力較弱,整支竿子綿綿的...    SVF的小橘紅跟HVF的BJS、BJC,用起來同樣是T調超硬度的竿子,反發力就會有差,原因相同斷面中SVF的密度較高,相同厚度的管壁下承受拉力的纖維多,表現就硬....  日本鯽魚竿當中也會根據需求調子功用不同而有不同材料的製作,想是短尺竿需要Q,不太需要反發力,因為竿短線短揚竿立見效果,之後就需要抵抗魚的暴衝,這就是短尺竿大多用低彈性材料做...  如果低彈性用在中、長尺手竿會怎麼樣??  就會像是拿八工竿去釣池釣一樣,揚竿會有很大時間差,揚竿的力量很難讓竿子吃到硬的地方,揚竿瞬間的反發力薄弱....   所以越是長尺幾乎都用高彈力、高密度材料...     



漸縮度也會影響反發力的感受,以玻璃纖維竿先來舉例,相同長度下、先徑相同,元徑越粗的情況下整體彎曲會較靠近先端(也就是越先調),元徑越細彎曲就越靠近粗的地方,這部份可能需要有自己磨過玻璃尾的釣友補充...    回過來看,不就跟文中提到的反發力感受跟調子的關係...   如果同樣是三米長的竿子,材料加工都相同,就只是漸縮度不同,不就等同是剛剛說的玻璃纖維一樣....

 


另外,DAIWA的T調、T超硬調,竿子的重量不同,適用子線卻一樣,這可能需要請大大先看一下我PO過的另一篇文,連結如下,標題是釣竿硬度與強度的探討...      硬度跟強度並非有絕對關係,同樣的,BJS的T超硬比T調來得硬,但是目錄上寫都可以用到四號子線,極限強度官方測試相同,差別在於最細子線一個是1號一個是0.8號,越早用硬度在拼就越不能用細子線...

 




以上~~~ 我個人看法,如果錯誤,請大家踴躍討論、指教.....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私自轉貼、引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堤防行走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